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媒体新闻自由“外衣”下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来源:企业新闻   发布日期:2018-01-29 13:13:59   浏览:30089次  

导读: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礼拜,我刚刚从供职五年的报社辞职。 这个让我梦想启航的地方,在五年后的今天,却让我彻底感到绝望。 2012年,传媒院校新闻学毕业的我,过五关斩六将,如愿进入一家都市类报纸。 那个时候,虽然传统媒体整体环境已经大不如前,不可抵...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礼拜,我刚刚从供职五年的报社辞职。

这个让我梦想启航的地方,在五年后的今天,却让我彻底感到绝望。

2012年,传媒院校新闻学毕业的我,过五关斩六将,如愿进入一家都市类报纸。

那个时候,虽然传统媒体整体环境已经大不如前,不可抵挡的颓势让很多人发出纸媒即将消亡的悲鸣。但同时也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纸媒开启尝试转型,全媒体、新媒体成为潮流,这也让很多人开始充满期待,相信这将是纸媒转型和重生的最佳机遇。我相信后者的判断,当报社HR 通知我通过复试并可以在两个礼拜后入职的时,第一次那么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我离梦想前进了一大步。

和很多人一样,我进入媒体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热爱。理想中的记者,可以揭露丑恶,能够让被不公正待遇的人有发声的机会,能让美好被更多人知道。凭借手中的笔,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甚至影响整个社会。

基于以上理想(后来证明其实很多只是幻想),面对实习期每月只有底薪1500块的现实,我没有犹豫。

实习期的工作琐碎,不过感觉自己每天都收获也很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见识最前沿的发展事件,去不同的地方,感觉正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2012年8月,在跟随我的老师一起走南闯北3个月之后,我成功转正,成为一名拥有记者证的各格财经记者。那时,以为自己可能会一辈子都只做记者这一个职业。

随后的3年,除了没挣什么钱之外,工作总体上是我喜欢的样子。虽然没有民生线那么惊心动魄,或者偶尔也会遇到辛辛苦苦做的深度稿件因为“上头”或者被公关发不出的情况,但总体是充实而丰富的。见证过互联网浪潮和创业潮,见证过不少国内民营企业成功上市;也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暗访、调查揭露行业内幕而引起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媒体大环境却是依然每况愈下: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转型艰难,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兴起,传统纸媒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高昂的印刷成本、人员成本成为报纸前进的沉重包袱,而原本大量的广告收益逐年成倍下降,另一方面,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方兴未艾,纸媒举步维艰。

艰难时期,部分报纸取消印刷纸质版,只发展线上,也有报纸选择停刊,但大部分,开始向经营化转型。

我所在的报纸,便选择了从以采编内容为主,到经营为核心。2015年,报社大幅裁员,撑到年底,2016年初,我所在的财经部变为财经事业部,虽然只加了两个字,但是却完全改变了性质。

财经类精品内容不再备受关注,版面从4个版直接减到2个版,其他两个版面,以企业软文为主。

也就是这一年,让我对原本热爱的媒体和报纸,产生了质疑,以及前所未有的迷茫。2016年3月,因为一个人为的“负面报道”,第一次有了想离职的想法。

事情是这样子的,3.15前夕,某天主任突然甩给我一篇已经成稿的调查稿件,让我做部分监管部门与专家的补充采访。稿件内容大概是指向某电商平台卖假酒。这种报道平时见得也挺多,便没多想,补充采访了剩余的部分。

第二天,稿子完成后拿给领导,没想到领导看了几分钟稿子后的第一反馈不是修改,而是让我致电涉事企业,告知其我们即将发布这篇关于他们平台卖假酒的负面新闻稿。

当时疑惑,此前做这种报道从不需要获得相关企业的审批同意,为何这次非要告诉对方?面对疑惑领导没有作答,只是催促我赶紧去执行。不得已去打了电话,当晚领导告诉我,此文不刊登了,让我拟一份该企业向报社全年投放广告的合作合同……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已经明白了。是的,采写这篇负面稿件的唯一目的,不是发布与曝光假货,而是让企业与报社达成“合作”。

后来有八卦的同事告诉我,那篇所谓的负面报道的材料来自于涉事电商企业的竞品公司,而且这些材料并没未经过核实,但为了保险起见,“涉事”企业还是选择与“搞好”关系,息事宁人,当即同意在我们报纸做全年的广告投放。

得知真相的一瞬间,有种被骗被耍的愤怒,很想立马甩手不干,但当时刚刚买了房子,需要还贷款。不得已自己说服了自己,也许可能只是一次意外或偶然吧,以后应该不会再有类似事件吧……

打脸的事实告诉我,我错了。

2016年下半年,这类事件开始多了起来,有些是真实的事件因为企业“公关”而不发稿子,也有企业表示不care ,于是会有不少关于其的负面报道。

不光是我们报社,其他报社竟然也有这样的现象和例子。媒体圈子很小,有什么事情,大家多聚两次基本差不多都知道了。比如谁因为没拿到车马费而没有做报道啦,谁因为负面报道又多赚了“提成”啦,等等。

时间流逝,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是,感觉媒体变了,尤其是财经部门。真相不再被追问,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赚经营拿提成。身边很多记者无奈,几经挣扎后有些离开了,有些顺势而为,有些依然坚守……

自从假酒事件后,我开始逃避调查性报道选题,尽量不选择企业负面的选题去做,除非是真实、官方的重大事件。

可是后来的一件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逃避了一年多,今年1月,报社告诉我,今年我的年终奖数量只能发到去年的80%,因为我表现“不佳”。

表现不佳?这又是何从说起,回顾一年,本人从没漏掉一条重大新闻,参与报道的稿子前后两次获得省级和市级奖项。何来的表现不佳?唯一没有按照领导意思做的,是拒绝去挖一个企业的所谓“黑料”以求得合作,当时想反正老子不在乎经营,爱谁去谁去。

疑惑之下,找领导理论,他给我的答复是:未完成经营指标!简直无语,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开始以为报社写负面赚钱为目标了??

争论无果,越想越气,这种记者,不做也罢。

办离职手续也不过两个礼拜的时间,期间有找其他的工作,最后,决定与早已离开的前同事创业做自媒体内容。

从进报社到2018年1月18日正式离职,我在报社待了六年零10天。有过梦想,也有过失望。

离开媒体,有遗憾和不甘,也有宽心,毕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才最重要。

注重经营轻内容,这不是所有媒体的现状,但是也在最近几年成为不少媒体默认的潜规则与通玻当然,就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不伐一些坚守的真正媒体记者,他们依然在为真正的新闻内容奋战在一线,也是他们,为那些像我一样对媒体充满敬畏与向往的想从事财经记者行业的人们,给与希望。

在此,向真正致力于做内容的老媒体人和记者致敬!

备注:本文来自网友投稿,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因本文引发的纠纷与本站无关!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媒体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